
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鋪好路、搭好橋
青年科技人才肩負著推動新質生產力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使命,是國家創(chuàng)新活力所在,也是科技發(fā)展希望所在。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組織青年干部代表開展“根在基層”調研實踐活動,深入廣東科研一線,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19所科研院校的青年學者及科研管理人員進行座談交流,圍繞青年科技人才成長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廣東是我國經濟發(fā)展最活躍、創(chuàng)新能力最強的區(qū)域之一,為經濟管理研究提供了肥沃土壤。調研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江松院士為一線青年科研人員答疑解惑。座談會上,調研團相關同志圍繞相關學科研究范式的演變、科學基金改革與學科發(fā)展、管理科學領域人才項目資助效能、學科優(yōu)先發(fā)展領域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在管理科學部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劉作儀指導下,調研團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問題意識,“以事實為依據,以數據為支撐”,分析青年學者科研動態(tài)與成果產出規(guī)律,并以經濟科學學科為典型樣本,系統(tǒng)梳理了近年來14個學科代碼下數萬條申請和資助數據,對近5年獲得各類人才項目的1000余名青年科研人員上萬條科研成果進行整理分析。
為切實將調研活動落到實處,保證調研成果形成實效,調研團利用經濟科學學科青年基金年度交流會之機,向全國110余家機構的200余位青年經濟學者發(fā)放調查問卷,掌握最新一手素材,為科學研判問題與形勢,調整和完善基金政策提供依據。
參加調研的經濟科學學科青年科研人員分享了在申請青年科學基金過程中的困惑和挑戰(zhàn),并希望能進一步拓寬未獲得基金資助的青年科研人員交流渠道、優(yōu)化人才項目分布結構。團組成員還就青年科技人員在基金申報、評審、管理、結題等方面關心的問題做了細致解答。
為確保調研成果走深走實、見行見效,管理科學部建立了跟蹤反饋機制,定期評估科學基金深化改革政策的實施效果。管理科學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與青年科研學者的持續(xù)溝通,增強信息與政策透明度,為青年人才成長鋪好路、搭好橋,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基蓄勢。(經濟日報記者 顧陽)